來源:四川省郵政工會 | 時間:2025-03-03 |
2025年春節(jié)前的巴山深處,通江縣藥鋪郵政所的一盞孤燈徹夜未熄。郵遞員謝潔摩挲著手中泛黃的信封,這封郵資僅1.2元的郵政平信,卻承載著29載離愁,它即將揭開一個動人的尋親故事。
當已是花甲之年的趙明福顫抖著寫下“哥,我在山東安家了”時,她不會想到,這封跨越了世紀、穿越1200公里山河的家書,終在新時代郵政普遍服務的見證下畫上團圓句點。
寒冬里的一封“死信”
1月24日清晨,大巴山飄著雪花。在通江縣郵政分公司藥鋪郵政所,郵遞員謝潔開始整理當天的郵件。一封來自山東聊城的平信讓她犯了難——信封上收信地址是“四川省通江縣藥鋪鄉(xiāng)藥洪村”,而藥鋪與藥洪本是兩個行政單位,多年前行政區(qū)劃調(diào)整后,原藥鋪鄉(xiāng)已并入毛浴鎮(zhèn),原藥洪鄉(xiāng)也已并入至誠鎮(zhèn)。信封上,除了收、寄信地址和收信人名字外,再無其他聯(lián)系方式。
“收件人趙玉香?”謝潔呵著凍得通紅的手指,在系統(tǒng)內(nèi)查詢收信人,但系統(tǒng)顯示查無此人。按照《郵政普遍服務標準》,這類地址重復、信息缺失的“死信”可作退回處理。但在謝潔看來,這些地址模糊的信件,往往承載著收寄雙方最珍貴的情感托付。
同一時間,1200公里外的聊城市,寄件人趙明福家里年味濃厚,一家人正張羅著置辦年貨,但她的臉上卻始終難掩一絲失落——1996年的一個夏夜,30歲的趙明福不會想到,一氣之下的離家出走,會換來29年的在外漂泊。29年時光變遷,她只依稀記得家鄉(xiāng)在四川通江一個藥字開頭的小鎮(zhèn)上,但具體是哪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她早已模糊。那封信,家里人還能收到嗎?父母還健在嗎?家里的四兄妹現(xiàn)在還好嗎?
“這些年我到處打聽,也給我的哥哥寫過信,但都由于地址不對,被退回來了。寄出這封信,我也知道家人能收到的可能性不大,但我還是要試一試,萬一有希望呢?”趙明福說。
“綠衣使者”追出希望
趙明福是幸運的。謝潔沒有放棄尋找這封“死信”的收信人。
“張叔,報紙到了!想順便再打聽個人,這附近有沒有叫趙玉香的?!笔盏叫女斕?,謝潔便在藥鋪村附近,一邊忙著攬投一邊四處走訪打聽,但卻沒有人知道“趙玉香”這個人。
于是接下來幾天,謝潔開著郵車冒著嚴寒,一趟又一趟的去現(xiàn)已并入至誠鎮(zhèn)的藥洪村,但仍未找到關(guān)于“趙玉香”的任何信息。
謝潔仍沒放棄。除了在攬投郵件時繼續(xù)打聽,她又在微信群、QQ群留言,打聽“趙玉香”這個人。
就在除夕前一天,事情迎來了轉(zhuǎn)機。
“趙玉香?是不是趙明金的妹妹喲?他妹妹好像叫這個名字?!币晃淮迕裨卩]政村社群里的這句話,讓謝潔看到了希望。于是她迅速和這位村民聯(lián)系,在他的幫忙下,謝潔聯(lián)系上了趙明金。
“趙玉香是我妹妹。山東?我們家沒有在山東的親戚朋友啊!”電話那頭,趙明金也是一頭霧水。
當晚,謝潔騎著電瓶車將這封信送到了趙明金手中。疑惑中,趙明金拆開了這封信。
“哥,我在山東安家了?!毙偶拈_頭,讓趙明金攥著信紙的手猛然一縮。再一看寫信人的名字:趙明福,60多歲的趙明金淚水奪眶而出。“趙明福是我妹妹!是我失散幾十年的三妹??!”趙明金哽咽著說。
郵路盡頭是故鄉(xiāng)
29年間,趙家四兄妹的尋親足跡遍布多個省市:在大街小巷張貼告示、到公安局抽血匹配、上網(wǎng)發(fā)布尋親信息……無一例外,關(guān)于趙明福的消息始終石沉大海,他們也曾以為妹妹可能已經(jīng)不在人世了?!白詮拿妹秒x家出走后,每年過年,家里的年夜飯桌上都會擺上妹妹的碗筷。我們都盼望她總有一天能回家?!壁w明金說。
信件里,趙明福訴說了自己當初離家出走29年來的艱辛。她離開家鄉(xiāng)后,到處流浪,在河北打工,最終在山東安頓下來,有了家庭和孩子。趙明金仔細地審視信里的每一個字,他知道,短短幾百字,包含了妹妹出走的半生。
趙明福在信里還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和家庭地址。趙明金第一時間撥通了妹妹的電話,“三妹,我是你哥哥趙明金。我們收到信了……”當聽到哥哥的聲音后,電話那頭,趙明??薜盟盒牧逊巍?/p>
1月31日早上,河北境內(nèi)的青蘭高速上,趙明金和家人駕駛著兩輛汽車一路疾馳。前一天晚上,他們就從通江出發(fā),導航的終點是山東省聊城市東古城鎮(zhèn)的一處農(nóng)家小院。一路上,他們輪番駕駛車輛,一刻不停。
中午時分,當這兩輛川Y牌照的車駛?cè)脍w明福家小院時,29年的光陰在兄妹的緊緊相擁中瞬間坍縮?!懊鞲?,我們幾姊妹來接你回家了。”近在眼前的團圓、尋親之路的艱辛、久別重逢的喜悅,此刻模糊了趙明金、趙明福和在場家人的雙眼。
“爹、娘,女兒回來了!”2月1日中午,通江縣至誠鎮(zhèn)藥鋪村,趙明福跪在父母墳前哭成了淚人。幾步之遙,趙明金家中的團圓飯桌上,屬于妹妹趙明福的那一副碗筷終于等來了主人。
當趙家兄妹圍著一桌熱騰騰的飯菜舉杯慶祝團圓時,郵遞員謝潔駕駛著郵車,馱著郵件穿行在寬闊的村道上,云層間漏下的陽光掠過“中國郵政”的徽標,在冰雪初融的村道上映出了一道流動的金線。
在5G時代見證一封平信的傳奇,讓我們觸摸到中國社會最深沉的情感脈搏。從1996年需要月余送達的郵路,到如今12小時直抵的綠色通道;從“死信”背后千萬離散家庭的悲歡,到“普遍服務”寫就的民生承諾——這封穿越29年光陰的平信,折射著中國郵政服務的溫度,更見證著新時代基層治理的精度。當趙明金在老宅貼上“山河無恙人長久”的春聯(lián)時,那些穿梭于時代褶皺間的綠色身影,仍在續(xù)寫著“家書抵萬金”的當代敘事——這或許就是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最溫暖的注腳。